-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10/30]
- ·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10/30]
- · 《当代作家评论》期刊栏[10/30]
- · 《当代作家评论》数据库[10/30]
- ·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方[10/30]
- ·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是多[10/30]
德国人顾彬:余华莫言是落后作家,他们根本不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他口中,曾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甚至都属于落后的国家,写出《活着》的余华也被批得体无完肤。 中国的“垃圾文学” 在顾彬看来,中国的文学并非一直都是“垃圾”。他认为
在他口中,曾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甚至都属于落后的国家,写出《活着》的余华也被批得体无完肤。
中国的“垃圾文学”
在顾彬看来,中国的文学并非一直都是“垃圾”。他认为,在上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文学还是相当不错的,完全可以与世界文学发达的国家相比,譬如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甚至是胜于这些国家的。
但建国后至七十年代末期,中国文学便开始走下坡路。这很大程度上是因政治环境的变化,在那个时期,中国一些优秀文学作品被当成“禁品”,留存于市面上的几乎都是政治色彩浓重的文学作品。
按照顾彬的看法,文学是艺术的,不能为政治服务。从社会环境发展与意识形态上来说,这群希望用文学帮助中国向前一步的作家是值得称赞的,可这不代表其作品是符合艺术性这一特点的。
“因为文学应该是为语言,为艺术,为美学而服务。”顾彬这样认为。可是如今中国已进入一个文学创作相对自由的环境,处在一个相对安定富强的国家中,中国作家已不需太多考虑如何让作品为政治服务。
那么为何顾彬仍对中国文学“大加鞭挞”?难道是刻板印象吗?非也。
对待文学,顾彬似乎是始终怀抱着一个纯粹的态度。表面看来,中国又有了一个好的创作环境,但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文学也沾染了商业的气息。当历史发展到一个特定的时期,以小说为例,1992年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社会问题。
顾彬认为,那时候已不再是小说时代,对中国来说也一样,作家是时候写点带揭示性的东西去告诉大家为什么,但是中国作家至今还在写小说。
这样的情况,说难听点就是“低级”,因为顾彬曾直白地说到,虽然小说是畅销的,但这不意味着其文学价值,读者一般都是不懂文学或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真正的知识分子、汉学家是不会看这样的作品的。
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引以为傲的莫言也“躺枪”了。顾彬认为,因为像他这样的还在写故事的作者是落后的。
“90年代以后,余华、莫言、格非、苏童他们都回到传统小说,但是传统小说落后得很。一个中国当代作家很难集中于一个主人公,写他的灵魂,莫言他的小说里面有几百个人。”这是顾彬的评价。
余华,也在其“射程”范围内,余华写的《活着》是很出色的,可顾彬认为余华后期写的作品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笔者曾看过一些余华后来的作品,的确与早期作品是相差甚远。
总而言之,在顾彬看来,中国文学现在是一蹶不振,作家们都想赚钱,很多作家用传统章回体写小说,旁枝末节一大堆,且对女人缺少尊重。更重要的是,顾彬认为很多中国作家是不懂什么是人的,这一点于笔者看来已足够致命。
没这么尖利
顾彬对中国文学的多方面看法应该会让大多数中国人都为此忿忿不平,何况莫言还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呢,怎么就成了落后作家了?其实顾彬也并没有那么尖利,他不是看不起中国文学,按他先前的看法来说,中国文学曾如此辉煌,怎么可能一文不值呢?
首先是最让人不爽的“垃圾”二字。因为顾彬曾使用这样的字眼对中国文学某些现状作出评价,因此国内媒体一直抓住这一点然后将之放大,目的是为了增大自身传播效果。到最后,结果就是,中国文学是垃圾,这句话是顾彬说的。
顾彬对此不悦。事实上,他所指的“垃圾”只针对虹影、棉棉、卫慧三位作家。另外,作为德国汉学家,他清楚原著与译本之间的差距。
顾彬曾说,中国很多作家是不懂外语的,他们能得到肯定一部分原因是书被翻译得出色。拿王安忆来说,她的《长恨歌》的中文版乱七八糟,这一点她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经过翻译的修正润色就变得很美,因此翻译的作用是很大的。
对于莫言,顾彬认为他变了。顾彬欣赏莫言的《透明的胡萝卜》,但如他所言,在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分水岭中,莫言的创作水准也开始下降。莫言写得最好的作品诞生于其二十多岁时,这一点,莫言自己也认同。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zonghexinwen/2020/1107/351.html
上一篇:陈开平|美国纽约画院汤德新之画论
下一篇:《诗经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