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1.61亿天价!陈丹青《牧羊人》成中国最贵当代油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东方金典集团 , 为您带来最新艺术行业资讯! (雅昌艺术网讯)6月4日晚,北京保利2021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槌,本场焦点作品——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

东方金典集团为您带来最新艺术行业资讯!

(雅昌艺术网讯)6月4日晚,北京保利2021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槌,本场焦点作品——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从8000万元起拍,价格拾级而上至9200万元后,一位藏家直接加价至1亿元。此后仅剩两位买家展开正面交锋,历经近10分钟20余口的激烈竞争,《西藏组画·牧羊人》最终以1.4亿元落槌于8068号牌的电话委托买家(有消息称买家为一家重要的中国艺术机构),加佣金1.61亿元成交。该价格也追平了曾梵志《面具系列 1996 NO.6》,并列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价。

值得一提的是,陈丹青此前的拍卖纪录也是由《牧羊人》创造,2007年该作拍出3584万元,成为当时最贵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之一。而此次再度成交,也将陈丹青的拍卖纪录向上提升了4倍。

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 》

板上油画 1980年作

签名:1980.9

估价待询

成交价:1.61亿元(新纪录)

《西藏组画》不仅是陈丹青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个人创作,更是一件开启伟大时代的思想启蒙之作,在中国四十年的当代艺术史上罕有作品能够在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上与之等量齐观。它的出现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产生无可估量的社会效应,直至今天,著录至少100次,它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并且持续而深远地发生着影响。

整个《西藏组画》共计七幅,是陈丹青于1978至1980年间在拉萨创作完成的。这一组画放弃了当时流行的强调主题性思想的创作理念,以写生般的直接和果断描绘了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全部七幅画都来自藏民生活的片段瞬间——“进城”、“朝圣”、“洗头的藏女”、“母与子”、“康巴汉子”......其中《牧羊人》一画对亲吻的牧羊情侣的描绘尤为大胆直白。

左图:陈丹青 《康巴汉子》 1980

右图:陈丹青 《进城》之二 1980

上图:陈丹青 《母与子》 1980

下图:陈丹青 《进城》之一 1980

男人仅露背影探身亲吻女人的脸颊,留给观者强壮有力的臂膀,显示着藏族青年的彪悍力量。生动写实的细节元素赋予整幅画面生命力和美感,呈现了藏民真实生活中的一个角落、一个片刻。在《牧羊人》这幅画里,对恋人情感表达的瞬间捕捉去掉了叙事的戏剧性,让充满爱意的“此刻”凝固,超越了以往创作中那些夸耀和煽情的笔触,一切都是对自然对象的本真刻画。

而《牧羊人》也是陈丹青《西藏组画》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件。从它诞生以来,著录、出版及发表次数达100余次,其中重要展览40多次,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同时该作也是现阶段市场上唯一一幅尚在流通西藏组画系列作品,由藏家珍藏10年有余,今春有幸重返市场。

陈丹青在西藏

对于绝大多数不了解藏民生活的观众而言,《西藏组画》中的藏民似乎就站在自己面前,就像米勒画中的农妇一样。少数民族的爱情主题在这幅画面中得到了较为直接、大胆、毫不掩饰的体现,这在此前的文革时期油画作品中是绝对看不到的。可以说,正是《西藏组画》呈现了文革后人性的复苏和个性的张扬,标志着油画创作主题多元化的新时代的到来。

陈丹青 《西藏组画·牧羊人》草图

在《西藏组画》中,陈丹青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心情无意间动摇了人们有关艺术的既成观念,让人们看到表现生活的某种新的可能。画面中的藏族人民用他们强悍的身体和纯真的情感一扫此前主流创作中的戏剧性与唯美、矫饰的传统,改变了在中国流行了几十年的写实规范,让真实再次回到艺术创作中。因此《西藏组画》无意间喊出了时代的心声,它迫切地呼唤着自然,呼唤着沉睡已久的人性,在某种程度上这组作品已经超出了艺术本身的范畴,而具有了思想启蒙的普遍意义。

来源:雅昌发布 作者:刘震风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zonghexinwen/2021/0611/859.html



上一篇:反映当代现实,聚焦社区工作者 舞剧《挑山》在
下一篇:当代“草圣”论书法,元芳,你怎么看?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 | 当代作家评论论文发表 | 当代作家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